淬火液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简要描述:理想淬火组织是含碳低的细针马氏体,如果淬火温度较高致使马氏体变粗并且残奥量增加,所以在保证完全奥氏体化的前提下淬火温度尽量采用较低;为避免奥氏体晶粒粗化,完全奥氏体化后的保温时间不宜太长。
首页 工业介质 淬火液 淬火液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理想淬火组织是含碳低的细针马氏体,如果淬火温度较高致使马氏体变粗并且残奥量增加,所以在保证完全奥氏体化的前提下淬火温度尽量采用较低;为避免奥氏体晶粒粗化,完全奥氏体化后的保温时间不宜太长。
铸铁淬火温度比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高30-50℃,存在很大的变化范围,常在840-950℃之间。综合考虑后,设计5种试验淬火温度:850℃,875℃,900℃,925℃,950℃。加热采用SZX-12-10箱式电阻炉,加热至预定温度后保温1.5小时出炉淬火液淬火。
淬火液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因工件材质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淬火后,用线切割机切出厚15mm圆柱形试样进行硬度、金相测试。硬度检测在HR-150A洛氏硬度计上进行,在圆柱形试样横截面上取径向不同部位3个点的平均值。金相观察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部分采用X-650扫描电镜观察,并用EDAX能谱仪测定碳化物成分。
1、材料及试验方法
选择A、B、C3种不同成份低合金铸铁。试料在25kg中频感应炉内熔化,浇入淬火工件,冷却25分钟后开箱,并取样进行化学分析。
2、试验结果
2.1硬度

试样 A B C
硬度HRS 218 238 232

2.2组织
试样铸态基体组织均为细珠光体,石墨是无定向均匀分布的片状A型,B、C样有少量小块状碳化物。淬火液淬火后,各工件基体组织均为细针马氏 体,B,C样的组织中有小块状的合金碳化物,且C样中更多些。淬火温度逐渐上升,A样基体组织晶粒变粗,石墨变小变少;B样细针马氏体变化小,合金碳化物及石墨变小变少;C样马氏体针增大,合金碱化物变小变少。
淬火液温度对硬度的影响,随着淬火温度升高,A样硬度下降,但在875-950℃间淬火后硬度基本一致,表明A样在850℃淬火已能获得较高硬度,淬火温度继续提高导致残留奥氏体量增加及马氏体组织粗化,工件在淬火液淬后硬度下降。
B样硬度随淬火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较高硅量和Cr、Mo共同作用导致临界温度上升,最佳淬火温度相应升高的缘故,表明B样应选择较高的淬火温度,但以保证完全奥氏体化为宜。
C样淬火后硬度随着淬火温度上升而变化的情况同B样类似,因含碳量较低,且独立存在碳化物较多,淬火后硬度明显低于B样,但在950℃淬火时与B样接近, 而此时组织中的独立碳化物则变小而少,说明在高温下已部分溶入基体而提高基体硬度、较低淬火温度则起不到作用,表明C样选择较高淬火温度。
3.试样中,淬火后硬度以A样最高C样最差,但B、C两样中均有高硬度小块状合金碳化物,尽管基体硬度相对较低,但细针状马氏体+少量合金碳化物组织是较为理想耐磨组织,它的耐磨性应比纯粹依靠基体耐磨A样好。若论基体耐磨性,则以A样为优。
铬的存在既对是否出现独立的合金碳化物有重要作用,又因它强烈稳定碳化物,同SA共同作用而使铸铁的最佳淬火温度上移,因此,有铬存在时,为使合金元素进入基体而获得较高的淬火硬度,铸铁应选择较高的淬火温度。
淬火液温度对硬度的影响因热处理工艺,工件材质等存在差异,可根据实际工件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调节淬火液温度。

切削油
清洗剂
防锈油
防锈油
切削油
清洗剂

提交您的需求,免费获得解决方案:

10 + 1 =

阅读此文章的还阅读了以下精彩内容

热门推荐

扫一扫加好友

热门推荐

要让导热油炉节能又高效该注意哪些问题

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导热油炉的点火操作,据经验人士介绍,应使火力在中等状态下加温,让导热油平缓升温。因为从结焦原理看,当温差较大时,导热油分子急剧受热,局部油膜温度过高,加速缩合反应,易形成结焦。

导热油能融于水吗

导热油一般都是运用在导热油炉之中,但是许多导热油生产厂家告诉消费者在使用导热油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导热油进水或水存在于设备之中,在这里小编也正式告诉大家,导热油是不能融于水的。